孟凱韜55載起伏跌宕的科學創新生涯
(1958—2013)
西北大學哲理數學研究所
孟凱韜從1958年起有所發明創造;從1970年起獨立承擔國家科研任務;從1985年12月起,在錢學森先生指引下,走上原始創新道路,先后創立“思維數學”、“哲理數學”、“陰陽五行數學”等三門新學科;2011年不僅將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由“哲學思辨”層次上升到“科學實證”層次,而且發現三五生成、消長對稱、正反相抵、順逆轉換、物極必反、漸變突變、分渾交替、差異永存、性狀無窮等另外九大規律,與之合稱世界十二大規律。現在,以上述十二大規律為基礎,行將創立第四門新學科“哲理科學”。這將是一門可以超越所有科學、進入一切研究領域的大科學。
據《科學的邊緣》(徐紀敏著,學林出版社,1987)一書記載,在世界科學史上,由中國人創立的新學科只有三十余門。創立新學科在絕大多數人看來也許無法想象,然而對于孟凱韜而言,只是“將腦海里的東西搬到紙上而已”。自1986年至2009年,平均8年創立一門新學科;行將創立的哲理科學,如果就研究領域而言,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學科群。
孟凱韜已經創立的三門新學科和行將創立的第四門新學科,深受錢學森先生的啟發和引導,是與錢學森科學思想一脈相承的。其中,思維數學對應于錢老所倡導的思維科學;哲理數學對應于錢老所倡導的系統科學;陰陽五行數學對應于錢老所倡導的人體科學;哲理科學對應于錢老所倡導的大成智慧學。反對中醫西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醫現代化,是錢老生前提出的奮斗目標。基于孟凱韜的研究,完全可以達到這一目標。陰陽五行數學與中醫學相結合,不僅使古老中醫文化與現代科學貫通,而且使復雜問題變簡單。它同時使隱性的東西變成顯性的東西,使原來靠思辨的東西變成用公式推導的東西,使原來憑經驗的東西變成有規律可循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東西。基于它的相關中醫應用軟件用于臨床,還使得除了診斷外,都可借助電子計算機,從而實現人機結合的中醫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現代化。如果以陰陽五行數學和世界十二大規律為基礎,重新構建中醫理論體系,更將使中醫學像數學那樣嚴密而躋身現代科學行列。
(一)文化背景
孟凱韜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精通算術和中國傳統文化,早年從事教育工作,曾任教于師范學校,后創辦晨鐘小學并任校長,1986年逝世。逝世前幾年曾受聘于周至縣政協文史館。兄長畢業于西北工學院。父兄的熏陶及影響,使孟凱韜從小善于獨立思考,厭惡人云亦云、隨俗浮沉,凡事都要搞個究竟。在學業上全面發展、興趣廣泛,尤其擅長數學、文學和美術。1961年參加高考時,先報考理工類,由于準備報考美術學院使其他課程的復習受到影響,在高考前10天改為報考文史類,而以高出高考錄取分數線28.2分的成績考入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翌年,由于在中學階段就有所發明創造,破例獲準由歷史系轉入數學系學習。雖然由于科學研究,在文學和美術方面并未進一步發展,然而中學階段打下的基礎卻決定了孟凱韜走上研究交叉學科的創新之路。將數學與美術、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也使孟凱韜創造了“新概念五行圖”、“象數結合世界全息太極圖”和“天人相應圓運動圖”,分別揭示出豐富、深刻的思想。世界十二大規律就是從“象數結合世界全息太極圖”上發現的;“天人相應圓運動圖”則將“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思想濃縮在一張圖上。
另一方面,孟凱韜在骨子里充滿浩然正氣,惟真理是求,剛直不阿、敢于直言,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權勢所屈,遇不平必據理力爭而不忍氣吞聲,見不平必仗義執言而不袖手旁觀,也決定了他“文化大革命”中出于為劉少奇、鄧小平鳴不平的動機,在中央文革接待站貼大字報質問陳伯達、江青,并對比地頌揚周恩來;從20世紀90年代起又與學術腐敗和將矛頭指向錢學森先生的極左勢力及其后臺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因此,他長期處于逆境之中,幾乎所有成果無不出于逆境中。而且,成果愈大所經歷的磨難也愈大。時下,學術腐敗愈演愈烈,行賄受賄幾乎成為公開的秘密。孟凱韜堅守自己的本分,既不行賄又不受賄,更無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自然成了“另類”。因此,幾乎無事沒有阻礙,不得不用幾倍于用于科學研究的時間排除各種阻力。
(二)早年的著述和發明創造
孟凱韜1958年在陜西省周至中學上高一時創造“數學儀”;在陜西師范大學數學系學習期間創造“群線型計算尺”;1966年10月,因反江青身陷囹圄,在蒙受政治迫害期間寫成《同心圓弧系論》;1970年獨立承擔國家科研任務,國家財政部撥給科研經費1萬元,至1973年根據《同心圓弧系論》先后創造“六位測繪計算盤”、“乘除計算盤”、“乘方開方計算盤”、“優選試驗點計算盤”和“旅游計算盤”;從1974年起開始研究、撰寫《農業實用圖算》,1978年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新華社向全國發通稿《青年數學工作者孟凱韜編著的〈農業實用圖算〉出版》,1980年獲得陜西省科研成果三等獎;1980年由陜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乘除速算法》;1985年根據《同心圓弧系論》做出“世界通用區時及地方時鐘表”等9項發明創造,獲得中國專利;1986年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多項式與多位數乘除開方新法》。
孟凱韜所作發明創造1970年列入國家科研計劃是他直接進京匯報的結果。1969年11月,孟凱韜在陜西延川插隊鍛煉半年后,得到縣上領導的支持,獲準直接進京匯報。先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受到當時負責抓革命促生產的著名數學家關肇直的接待,關肇直安排著名數學家萬哲先審查孟凱韜的理論。經科學院介紹,孟凱韜又去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炮兵司令部和總參謀部測繪局匯報,最后經總參測繪局與輕工業部協商列入國家計劃。之后,孟凱韜即被借調到天津專門從事研制工作,直至1973年底完成科研任務。在此過程中,孟凱韜又經萬哲先介紹,前往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和孫克定住所請教。1984年還得以與著名科學家茅以升見面,并在此后收到茅以升的信。
孟凱韜1973年底完成科研任務后,還未返延川即被延安地區科技局借調到地區從事優選法推廣工作。名為延安地區優選法推廣辦公室秘書,實際代行主任職務,主持辦公室工作,將組織工作與宣講工作集于一身。1975年到西安參加優選法推廣會議,在主席臺上再次見到華羅庚,并在延安送別華羅庚。
孟凱韜結束優選法推廣工作回到延川,被分配到延川縣科技局。因對局長挪用省上撥給他的科研經費提出異議,被排斥于專業工作之外,成為“下鄉專干”,因得縣委書記雷增壽器重,被調到書記蹲點的永坪戰區做秘書。當時,陜西師范大學人事處曾商調孟凱韜回母校任教,但縣委組織部卡住不放。陜西人民出版社擬出版孟凱韜所著《農業實用圖算》,要求孟凱韜到西安定稿,他們也不批準。后來,孟凱韜利用回家鄉周至探親、途經西安的機會,去出版社定稿,但由于工作量大、超了假,出版社特別出具了證明。孟凱韜返回延川后,局領導要他寫檢查,聲言要批判、處理他,他據理力爭、拒不檢查,只寫了個說明書;局長要扣他的工資,被時任會計頂了回去,才未造成事實。1977年,延安地區科技局擬推薦孟凱韜出席全國科學大會,局領導也拒報材料。該年年底,新華社記者郭超人(后任新華社社長)對孟凱韜的報道在新華社《內參》發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做了“這樣的同志應該受到表揚”的批示,并經國家科委副主任蔣南翔傳達給陜西省領導。1978年,陜西省領導向全省通報傳達了方毅的批示,點名批評了延川縣某些人,并在省科學大會前夕給延安地區增加一個指標,指明要孟凱韜以先進個人身份出席。省科學大會之后,省上領導李登瀛、李爾重等,又批示解決孟凱韜的工作問題,陜西師大老校長郭琦聞訊,即調孟凱韜到他任黨委書記的西北大學任教。
孟凱韜到西北大學任教伊始,由于他的事跡已廣為人知,學校在1979年調資時,在2%的指標內給他調了一級,但因此引起一些人的嫉妒,結幫孤立他這個“外來戶”。好景不長,又使他再次陷于逆境。特別是在職稱問題上長期受壓。當時投稿給西北大學學報,也被退。孟凱韜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秉性,使他索性拒絕副教授職稱,直到1993年省上領導破例特批他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陜西省原副省長、時任省政府特邀顧問、著名玉米專家林季周,從1985年至1993年關注孟凱韜的研究達八年之久,仔細讀過孟凱韜寫給他的每一封信,在多次批示無果的情況下,省職稱改革領導小組最后在他主持下,特批孟凱韜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然而,1992年孟凱韜已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是唯一以講師身份獲得該津貼者。學報退稿,孟凱韜心里不服氣,就寫信向錢學森先生請教,于是得到錢老的器重,成為他人生重大的轉折點。
(三)思維數學的創立
孟凱韜早年的著述和發明創造或為孟凱韜提出的新理論、新方法,或為孟凱韜根據自己的理論所作的發明,就其創造性而言,還屬于有前人工作可供借鑒的繼發性創造;就其規模而言,只屬于涉及某一個或某一方面問題的專題研究,尚達不到學科層次。及至創立思維數學,則發生質的飛躍,已達到原始創新層次。正如著名數學家趙慈庚教授和王梓坤院士代表思維數學鑒定委員會簽署的鑒定意見所說:“思維數學是西北大學孟凱韜先生在毫無前人工作可供借鑒的情況下獨自創造的。據我們所知,他著的《思維數學引論》也許是國際上第一本關于思維的數學專著。在中國數學史與思維科學史上都是一個重要事件,它無疑地是新生事物。但因其是新生的,便不能十全十美,還要經過考驗。它的進一步完善,將可能是由中國人首先提出的又一重大數學理論。”
“ 思維數學”是一門用數學方法研究思維的品質和規律以及思維成果的創造和評價的科學,是思維科學與數學的交叉學科。它發端于“思維鏈”的研究。孟凱韜研究“思維鏈”原出于借以研究精神產品的價值的動機,曾寫成《思維鏈及其在精神產品評價中的應用》。因以該文向西北大學學報投稿被退,不服氣,乃寫信向錢老請教,得到錢老的指點,轉而用于思維科學的研究,而使思維數學得以建立。它溝通了思維與數學的聯系,對于評價思維品質和智力活動及其成果提出系統性評價方法和計算公式。其中的“廣義距離”概念和基于斯的“廣義距離綜合分析法”可以用以解決超大系統的定量比較問題;其中的“自然集合”概念是哲理數學的發端。
在思維數學創建過程中,錢老曾于1988年和1989年兩次接見孟凱韜,和孟凱韜交談過7個多小時,對于孟凱韜此后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錢老除親自審閱、批改孟凱韜的論文外,還轉給汪培莊、趙紅州等著名學者,為孟凱韜牽線搭橋、尋覓知音。在“思維數學”不被理解的情況下,錢老還力排眾議.1989年 8月24日, 他在致戴汝為院士的函上曾寫道:“ 西北大學數學系孟凱韜同志的工作不該注意嗎? ”在參加全國政協常委會議期間,錢老還專門與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先生討論過“思維數學”。因此,蘇老1990年10月15日給孟凱韜的信中稱:“欣悉尊著即將問世, 我輩能夠學習這門科學, 何幸如此之舉!”又說,“關于什么叫‘思維數學’的問題,去年在京參加政協常委會時,曾和錢老學森討論過一番, 使我體會到這門科學并非我過去所認為的Metamathematics (元數學, 數理哲學)。”1994年4月3日,《科技日報》在“名家剪影”欄目刊發記者所寫的報道《在磨難中成長·思維數學家孟凱韜》,錢老看后還特地寫信向孟凱韜表示“感到十分高興!”之情。
如上所述,著名數學家曾對“思維數學”給予高度評價。新華社1995年12月1日還向全球播發了《孟凱韜創立思維數學——中國數學家又一重大貢獻》。然而,由于在學術界行之已久的“同行評議”只適于存在同行專家的傳統學科,而不適于同行專家根本不存在的原創性研究,因此,“思維數學”1993年僅獲得陜西省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當然,思維數學研究并未因此終結。以哲理數學和世界十二大規律為基礎,重新構建思維數學理論體系,是孟凱韜計劃之中的工作。
(四)哲理數學的創立和完善
繼思維數學之后,孟凱韜又在錢學森、蘇步青先生鼓勵和支持下致力于數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研究,1999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哲理數學基礎》,首次提出“哲理數學”(2004年獲得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和2008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哲理數學概論》及其修訂版,進一步完善哲理數學。
哲理數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社會和人生在深層及在宏觀上存在的聯系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一門具有前瞻性和大跨度、多交叉的整體科學,還是一門與傳統數學根本不同的新數學。它區別于傳統數學的本質特征在于,實現了哲學思維與數學思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整體觀念與分析方法、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的有機結合。它的功能也與傳統數學有所不同:傳統數學主要給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它則提供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給人們以智慧上的啟迪。它除了得到錢學森、蘇步青先生的首肯外,還被包括哲學大家、國醫大師和復合型科學家在內的十余位著名專家認為屬于“原創性重大成果”;還有專家認為,“最高的自由與最高的理性可能具有最高的綜合,這就是哲理數學”。
傳統數學經過由算術到代數、由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由必然數學到或然數學、由明晰數學到模糊數學等四次革命的洗禮,雖然應用范圍在逐步擴大,然而未能擺脫“排中律”的羈絆,始終堅持“非此即彼”而排斥“亦此亦彼”,可是現實世界中的事物絕大多數都是亦此亦彼的,“非此即彼”只是一種極限情況,因而對于絕大多數事物不是無法進行研究就是偏離它們的本來面目、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在應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同時在邏輯上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羅素悖論就是傳統數學無法逾越的鴻溝。羅素悖論提出100多年來,雖然不少數學家進行不懈的努力,但只能規避羅素悖論而不可能真正解決羅素悖論,及至哲理數學打破“排中律”的桎梏,指出事物是可以亦此亦彼的,指出了矛盾的對立與統一,才從根本上解決了羅素悖論。因此,涉及“羅素悖論”的有關公開評論稱哲理數學是“數學史上第五次革命”。
數學經過前四次飛躍,雖然應用范圍在逐步擴大,但依然對具有“亦此亦彼”的屬性的事物無能為力。譬如作為中醫核心概念的陰、陽永遠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陰陽離訣就意味著死亡,所以,傳統數學根本無法用于中醫學的研究。哲理數學沖破排中律的桎梏,使得數學既可研究“非此即彼”的事物,又可研究“亦此亦彼”的事物,就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數學的局限性,使得數學思維可以進入包括中醫在內的一切研究領域。因此,哲理數學較之傳統數學而言,是比前四次飛躍更大的一次飛躍。這次飛躍也使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關系被溝通,使得人文社會科學也和自然科學一樣可以進行定量研究。
哲理數學發端于陰陽五行的數學理論的研究。開始只有蘇老和錢老給與肯定和支持。蘇老說:“對于這項幾千年來一直處于定性和思辨階段的陰陽五行學說進行根據哲學原理和數理邏輯的探索,以期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目的,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希望在成功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做出更好的貢獻。”;錢老說:“從我對系統學中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觀點來讀您的理論,感到您的研究之意義在于,揭示了陰陽五行說的局限性”,又說,“蘇老剛從北京開完全國政協八屆常委三次會議回滬就給您寫信,要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很有意義的”。后來情況逐漸發生變化:從1994年起,得到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趙慈庚先生和哲學泰斗張岱年先生的關注和支持;從1995年起,得到著名哲學家謝韜先生、中醫學家呂炳奎先生、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馮征將軍、著名力學家和航空教育家季文美先生、科學學家趙紅州先生的關注和支持;從1997年至1999年,國學大師陳立夫先生曾8次來信給與關注和支持,并在《哲理數學基礎》付梓前坿該書題簽一件。趙慈庚先生1994年11月22日對孟凱韜所撰《陰陽五行數學及應用》的評審意見中指出:“本文開辟了一條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的新路,在國內是首創,國外絕不能有這樣的研究。說這是有國際水平的論文,亦無不可。”可是,哲理數學研究并不為掌握學術評價權的“專家”們所理解和支持,因而沒有任何經費來源,只能靠業余兼課勉強維持。最后,得到學校分管財務工作的副校長王拴才的同情和支持,向學校借款,使《哲理數學基礎》得以出版。
《哲理數學基礎》出版后,情況逐漸好轉。一是得到科技部的重視,從2000年至2009年,哲理數學及其應用研究先后納入國家攀登計劃特別支持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和國家973計劃;二是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視,孟凱韜從2003年至2012年被聘任為國家基金委中醫藥重大研究計劃評估專家和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終審專家組成員,是其中唯一非學醫出身的專家;三是得到哲學界和中醫學界許多著名專家和一些復合性科學家的肯定和支持,如著名哲學家黃順基、桂起權,中醫學和中醫哲學專家鄧鐵濤、陸廣莘、沈自尹、王永炎、陳凱先、李恩、劉振華,復合型科學家涂序彥、何華燦、余宗森、楊炳忻等,《哲理數學基礎》也因此于2004年獲得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可是,就在整個科學界而言,孟凱韜的處境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因為哲理數學橫跨自然科學、數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之廣,非任何一個只擅長于某一個研究領域的專家所及,甚至遠遠超出他們的研究范圍,尤其是,陰陽五行依然被許多人視為“封建迷信”。癥結在于,人們秉持西方的觀念,將五行視為五種物質,殊不知按照中國氣一元論的觀念,五行是指五種氣,是陰陽二氣周期性相對變化的五個不同的階段。因為中西文化的根本差異在于,西方注重結構與成分,中國則注重功能與作用,所以中國對于五行的應用也只慮及它們的功能與作用,即:木氣具有疏泄作用;火氣具有宣通作用;土氣具有運化作用;金氣具有收斂作用;水氣具有封藏作用。不論是對于什么事物,都按照這五種作用將其納入五行的框架,因此,陰陽五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淵藪。這完全是唯物的,何封建迷信之有?
(五)陰陽五行數學的創立和完善
哲理數學發端于陰陽五行的研究,建立之后又反饋于陰陽五行學說的研究,從而導致了陰陽五行數學的建立。孟凱韜關于陰陽五行數學的專著,迄今已有三個版本問世:2007年和2009年分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上的應用》初版和修訂版;2009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陰陽五行數學與中醫辨證論治現代化》。《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上的應用》的出版,標志著“陰陽五行數學”作為“哲理數學”的分支學科得以建立。從《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上的應用》到《陰陽五行數學與中醫辨證論治現代化》,標志著陰陽五行數學的研究向前邁出三大步:第一步,與中醫基礎理論相結合,可以對其進行圓滿的數學詮釋;第二步,與應用相結合,推出“陰陽五行生理公式”,揭示出人體生理活動的普遍規律,由之既可以從邏輯檢驗的角度對中醫的治療方法進行嚴格的數學論證,又可由“既病”推斷“未病”和推導處方(包括反推經典處方);第三步,與電子計算機相結合,可以利用電子計算機由“既病”推斷“未病”和推導處方。這樣一來,不僅對中醫學賦予現代科學特征,使之有可能躋身現代科學行列,而且使復雜問題變簡單,使隱形的東西變成顯性的東西,使原來靠思辨的東西變成用公式推導的東西,使原來憑經驗的東西變成有規律可循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東西,從而為中醫辨證論治規范化和現代化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孟凱韜進一步解決了如何借助軟件由“四診”信息確定證候和根據癥狀確定疾病等問題,因此可以非常肯定地講,基于孟凱韜的研究,除了診斷外,都可借助計算機,從而實現人機結合的中醫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現代化。
就研究本身而言,陰陽五行數學是孟凱韜所有研究中進展最快的,也是其中成效最顯著的,距離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只是需要將已經成熟的構思付諸實踐而已。然而,即將取得最后的成功,從2000年至2009年一直得到科技部大力支持的情況則由于人事更迭發生逆轉,經費來源嘎然斷絕!從研究伊始迄今,人為的干擾就像一個幽靈將它籠罩,始終揮之不去,經費來源斷絕又在雪上加霜,這一步之遙則猶如萬丈深淵相隔,可望而不可及!
2003年,孟凱韜就此申請國家973計劃,在網上初評時就被否定,由于國家主席胡錦濤關注,得以起死回生。當年7月31日,前總參政治部主任馮將軍將孟凱韜寫給中央的信面呈胡主席;8月11日,孟凱韜就接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關于他們受科技部基礎司委托,擬重新組織專家對他的研究進行評審的通知;8月18日就召開了評審答辯會。因為孟凱韜的研究的原創性得到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故于2004年作為獨立課題列入國家973計劃,資助額度為100萬元。因此,自2005年至2009年,孟凱韜先后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哲理數學概論》(初版和修訂版)和上述三本陰陽五行數學專著,不僅進一步完善哲理數學理論體系,而且使“陰陽五行數學”作為哲理數學的分支學科得以建立,同時在中醫現代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2008年8月20日下午,孟凱韜去看望著名哲學家謝韜先生,向他匯報了研究進展情況,并給他演示了借助“基于陰陽五行數學的辨證論治輔助系統”軟件利用計算機由“既病”推斷“未病”和推導處方,他看后興奮地說:“真了不起!真了不起!”他說,“我和呂炳奎等中醫界高層領導及許多名老中醫都有交往并曾探討過中醫現代化的問題。但中醫現代化到底是什么樣子,誰也說不清楚,誰也拿不出個方案來。原來我想中醫現代化是三十年以后的事,現在你孟凱韜已經實現了。真是功德無量!雖然還要發展,還需要不斷完善,但你已奠定基礎,誰也不能脫離這個基礎,只能在這個基礎上發展。雖然不能說這是絕后的,但至少在二十年內沒有人能取代你孟凱韜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大地說,這是歷史性突破,是中醫現代化的開端!你孟凱韜做到了中國人幾千年沒有做到的事情,是歷史偉人!”
孟凱韜以對于陰陽五行數學的原創性貢獻,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信任,完全憑此而非頭銜等其他任何非學術因素躋身于國家基金委中醫藥重大研究計劃評估專家和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終審專家組成員行列,該計劃2006年中期評估,只有4位評估專家,孟凱韜是其中之一;2012年結束評估,有15位評估專家,孟凱韜依然是其中之一)。孟凱韜的上述研究投入不到100萬元,在整個項目中經費占不到三十分之一,但所出版的專著就字數而言,超過其他課題的總和,而且全系開創性專著。遍觀國家重大研究計劃支持的中醫研究項目,極少有像他這樣取得突破性進展的。
上述國家973計劃獨立課題2009年9月進行驗收時,專家組作了公正的評價,稱:“陰陽五行數學使幾千年來一直處于定性和思辨階段的陰陽五行學說上升到科學層次,使復雜問題變簡單,使隱性的東西變成顯性的東西,使原來靠思辨的東西變成用公式推導的東西,使原來憑經驗的東西變成有規律可循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東西,不僅具有邏輯上的嚴密性,而且具有理論上的統攝性;除了理論上具有原創性外,在應用上最大的創新點是由陰陽五行數學中有關定理推出‘陰陽五行生理公式’,用數學方法再現了中醫所說的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其二,是創造了對中醫的治療方法進行邏輯檢驗的方法;其三,是創造了由‘既病’推斷‘未病’和根據診斷和推斷結果選藥組方的方法及技術手段;所有這些,對于中醫的發展都可能具有幫助。”
按照上述結論,孟凱韜理應繼續得到支持,然而,該課題結題后,孟凱韜再未獲得任何資助。其癥結在于,一位工程院院士從中作梗,公然妄言:“陰陽在臨床上還有用,五行沒有什么用處”,并以此為據污蔑孟凱韜的研究“走到了死胡同”。遺憾的是,這位院士竟不知五行是五種氣,是陰陽二氣周期性相對變化的五個不同的階段,而不是五種物質;不知中醫學是以功能和作用的研究為主體的醫學,中醫對五行的運用也只慮及它們的功能和作用(即:木氣具有疏泄作用;火氣具有宣通作用;土氣具有運化作用;金氣具有收斂作用;水氣具有封藏作用),不論是對于人體還是中藥都是按照這五種作用納入五行的框架,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研究人體臟腑之間、藥物之間,以及藥物對人體的作用!
(六)世界十二大規律的證明和發現暨哲理科學的發端
孟凱韜半生歷盡坎坷磨難,然而磨難則使他在科學上做出一個個開創性貢獻,以親身經歷一次又一次印證了物極必反規律。2009年3月21日和10月31日馮征將軍和錢學森先生相繼逝世,孟凱韜悲痛欲絕;在工作上又受到學霸打壓;2010年8月又因藥物中毒,罹患5個月:各種磨難接踵而至。然而,經過中醫的妥善調理,孟凱韜病愈后則出現“指甲全部更新,頭發由白變黑、變密(這意味著肝腎功能恢復如初),前列腺和血脂恢復正常”等“返老還青”征象,罹患18年之久的鮑溫病(皮膚癌)也告痊愈,而且思維較前更加敏捷,行文不假思索,精力和工作效率絕不亞于40多歲的人。在病中,孟凱韜甚至連搞科研都不敢想,康復后思潮如泉涌,亦如同雨后春筍,一發而不可收,世界十二大規律就是在這種狀態下被證明和發現的。
孟凱韜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規律將哲理、數理、物理、生理、病理、醫理、事理等融為一體,可以貫通自然、社會與人生,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的聯系;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醫學等學科都可以找到它們的例證;小自用現有的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大到國家戰略決策,都可以用它們進行研究,并會立即做出正確判斷。于是產生“哲理科學”的構想,即用上述十二大規律審視屬于哲學層面的一切問題,借以破解世界的奧秘,揭示事物之間的深層、內在聯系,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由原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躍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從而使人們的智慧得到啟迪,自覺地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逐步由“必然王國”過渡到“自由王國。從2012年8月起,孟凱韜已開始哲理科學的開創,截止于2012年12月,已寫成《哲理科學概論》前八章初稿,約10余萬字。與此同時,孟凱韜用這些規律審視歷代中醫名家的臨床經驗和相關論述,截止去年11月已從中抽象、提煉出49個定理,但研究僅僅是個開端,估計最終會達到上百個甚至更多。這樣一來,完全可以將中醫臨床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因此,可以設想,如果以陰陽五行數學和世界十二大規律為基礎,重新構建中醫的理論體系,那么,將使中醫學像數學那樣嚴密而躋身現代科學行列。然而,此項研究既得不到國家的支持,也得不到學校的支持,完全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
因為孟凱韜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與學術腐敗進行不懈的斗爭,所以在西北大學一直生活在夾縫中。他是西北大學唯一不是博士生導師的二級教授。以他為所長的西北大學哲理數學研究所是經2000年12月25日西北大學黨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的、有2個科研編制的實體性科研機構。然而,偌大一個西北大學竟無它的立錐之地。自成立至今,他既無辦公室又無助手,只能集“帥、將、兵”于一身,孑身慘淡經營,事無大下都得親力親為。在他原創性成果頻出的情況下,學校兩次強行將他退休,又在釜底抽薪。
1970年,他首次獨立承擔國家科研任務時,國家財政部撥給他1萬元經費,是他當時月薪的213倍。時間向前推移了43年,他的開創性著述逾400萬字,然而,卻由于被退休,現在竟得不到任何支持!不僅他所開創的事業難以傳承,而且現有的研究也難以為繼。這充分暴露出現行評價體制和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和學術腐敗及學霸當道的巨大危害。
|